输卵管卵巢炎的急性期,若治疗及时、规范,大多能彻底治愈,若治疗延误或不彻底,迁延日久则形成慢性。如患者无严重不适,应予非手术治疗。即使症状较明显,亦应先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,如治疗适当仍可获得痊愈,有再次妊娠的可能。
非手术治疗包括适当休息,减少房事,彻底治疗宫颈炎和外阴、阴道、尿道腺体炎症。特别是官颈糜烂,可使附件重复感染而有急性发作的可能。常见有下列方法。
(1) 一般支持及对症治疗:绝对卧床,半卧位以利引流排液,并有助于炎症局限。多进水及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。高热者应补液,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。纠正便秘,服用中药,如番泻叶,或用生理盐水灌肠。疼痛不安者可给镇静药及止痛药。急性期腹膜刺激症状严重者,可用冰袋或热水袋敷疼痛部位(冷敷或热敷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)。6~7天后经妇科检查及白细胞总数、血沉的化验证实病情已稳定,可改用红外线或短波透热电疗。
(2)控制感染:可参考官腔排出液的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,选用适当抗生素。由于此种炎症多系混合感染,而在我国,致病菌大多为大肠杆菌及类杆菌属,尤其是脆弱类杆菌,而淋菌或衣原体感染均较少见,故可选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,日2~3次肌内注射,或24万单位静滴,甲硝唑(灭滴灵)0.4克日服3次。庆大霉素对抗大肠杆菌效果较好,而甲硝唑(灭滴灵)对厌氧菌有特效,目.毒性小、杀菌力强、价廉,因而已被广泛应用。严重者可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、阿米卡量(丁胺卡那霉素)、氯霉素等。治疗必须彻底,抗生素的剂量和应用时间一定要适当,剂量不足只能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及病灶的继续存在,演变成慢性疾患。有效治疗的标志是症状、体征逐渐好转,一般在48~72小时内可看出,所以不要轻易更换抗生素。
严重感染除应用抗生素外,常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。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少间质性炎症反应,使病灶中抗生素浓度增高,充分发挥其抗菌作用,并有解热抗毒作用,因而可退热迅速,炎症病灶吸收快,特别对抗生素反应不强的病例效果更好。静滴地塞米松5~1 0毫克溶于5%葡萄糖溶液500毫升,1日1次,病情稍稳定改为每日口服泼尼松(强的松)30~60毫克,并渐减量至每日10毫克,持续1周。肾上腺皮质激素停用后,抗生素仍需继续应用4~5天。
(3)脓肿局部穿刺及注射抗生素:脓肿形成后,全身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够理想。如输卵管卵巢脓肿贴近后穹窿,阴道检查后穹窿饱满且有波动感,应行后穹窿穿刺,证实为脓后,可经后穹窿切开排脓,放置橡皮管引流;或先吸净内容物,然后通过同一穿刺针注入青霉素80万单位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(溶于生理盐水中)。如脓液黏稠不易抽出,可用含抗生素之生理盐水稀释,使逐渐变成血性血清样物后易被吸出。一般经2~3次治疗,脓肿即可消失。
(4)如盆腔脓肿穿孔破入腹腔,往往同时有全身情况的变化,应立即输液、输血,矫正电解质紊乱,纠正休克,包括静滴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等药物。在纠正一般情况的同时应迅速剖腹探查,清除脓液,尽可能切除脓肿。术毕,下腹两侧放置硅胶管引流。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及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,继续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,输血,以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(5)理疗可促进血液循环,以利炎症消散,常用的有超短波、透热电疗、红外线照射等。中药可用康妇消炎栓等。
输卵管卵巢脓肿常易急性发作,因此宜采用手术切除病灶。一般在用药控制炎症数日后,不论体温是否降至正常,即可进行手术。因病灶摘除后,剩余的炎症病变很易控制,患者恢复较快。
慢性炎块及其他输卵管慢性炎症病变,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,临床症状较重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,而患者年龄超过40岁者可给予手术治疗。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。一般根据具体情况,术前3天、术后5~7天给药。手术宜彻底,以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预后比较好,保留部分卵巢或子宫均可形成炎症复发。因此,对年轻患者应尽量考虑非手术治疗,一旦决定手术,就宜彻底,否则预后不良。对年轻并迫切希望生育而输卵管不通但尚未形成包块者,应考虑进行输卵管复通术。